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业指导 > 职业指导 > 正文
职场中,“慈不带兵”怎么破?
作者: 时间:2020/6/17 阅读:

 有人问我:性格偏软的人能搞好管理吗?

的确,性格偏软的人,容易演变成“老好人”。

一旦成为了老好人,就不愿意与人交恶,容易被下属牵着鼻子走;

受委屈了,只会自己生自己的闷气,而不是把情绪适当的表达出来;

感觉在很多时候镇不住场面:犹豫不决、拿不定主意、气场不强大,没有魅力等等。

基于以上表现,所以在管理上有“慈不带兵”的说法,似乎性格软就注定搞不好管理。

但,事在人为。

 

 

 

在我职业生涯早期,有一位台湾的领导,他为人和善,待人宽厚,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类型,下属评价他是一位“活菩萨”。

他非常在意下属的情绪,见不得人受委屈,也就被人抓住他的这个特点,不断地生出一些事情来。

下属之间纷争不断,他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用钱,不管是私人还是公司的钱,给到纠纷双方,用钱哄着他们。

他想让每个人都满意,事实上每个人对他都不满意:员工总觉得自己的待遇比其他人差。

愤怒的员工用威胁他,用石子砸他家玻璃,用电话骚扰他的家人。

他不堪其扰。

不得已,他作出改变。

他采取了三项措施。

第一,弱化领导的因素,强调团队的力量。

他用到的工具就是标准化。

成立专门的小组,大张旗鼓的整理规章制度,制定和完善标准作业流程。

然后,以公司的行政命令,大力推行标准化,制度化和体系化,尽可能让一切行为有章可循,有据可考。

他自己呢,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,去做自己擅长的事,避免去做不擅长的事情。

他本来就不会在语言上强势,所以还是对任何人都是客客气气,礼敬有加。

他还是愿意为员工谋福利,比如下午茶,团队聚餐,更大的加薪幅度等。

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,他依然是个可亲可爱的老好人,但却没人再觉得他软弱。

因为大家渐渐明白,这位领导已收起了菩萨心肠,不会再像以前那么软弱和息事宁人。

员工一旦没有依照SOP作业,违反规章制度或犯了什么事情,依照制度相应处理就好。

以制度为准绳,只要在尺度范围内,不越过界限即可。

管理是刚性的,他不会为谁放开一个口子。因为一旦放开一个口子,就会像河堤被撕开一个口子一样,洪水让这个裂口越开越大,一定会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局面。

这位领导,依靠的是管理的公正性,强调协同合作,借助团队的力量,而不要依靠个人的力量。

这就是以“法治”代替“人治”的结果。

第二,建立绩效工资制。

以前只有奖、没有罚,奖励绩效工资制,赏罚分明。

不再大锅饭,将人员进行评定和区分,设定KPI区别对待不同的人。

在考核时,结果不好就是不好。

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,不再有扯皮拉钩的事,更是杜绝了胡搅蛮缠的情况发生。

重点是,这位领导没有下放任何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。

有了奖惩评定的决定权,他就拥有了绝对权威。

我们知道,人们对于奖赏,那是多多益善,从来不嫌多。

而对于处罚,从来都不是“少”或“多”的区别,而是“0”和“1”的区别。

这就意味着,哪怕只是被处罚5元,都会肉痛不已、愤懑不已。

可是又有什么法子呢?尺度在这位领导手上,也就乖乖认罚吧,你还有以后呢。

以前别人找这位领导哭哭闹闹,无非是为了多弄点钱(因为他习惯于用钱解决纠纷);现在不找他了,因为不仅弄不到钱,还有可能扣得更多,得不偿失。

这位领导曾经感概的说:“以前用钱都解决不了的事情,现在用处罚来解决,成效还真不错”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起“子罕代宋”的故事,在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记录的原文如下:

昔者司城子罕相宋,身行刑罚,以威行之,期年遂劫其君。

这个故事说的是子罕负责处罚权,宋国国君负责奖赏,几年之后,子罕取代了国君。

说明奖赏与处罚相比,处罚者更有权势,更有威望。

对于做管理的老实人、老好人和软弱的人来说,处罚比奖赏更有威慑力,保留并实行处罚权是让管理有成效的最佳方法。

第三,他重新摆正了自己的角色,依照层级制的组织架构,真正的将基层员工的管理权,交给车间主任和班组长。

以前,所有的人,有事情就直接找到他,跳过车间主任和班组长。

他喜欢被人“麻烦”,因为他会感觉有事直接就找到他,一切都是尽在掌握。

现在,他明白了,既然老好人少了那股子狠劲,那就放权给别人好了。他自己就只要以服务的心态,做好团队服务即可,让手下的能人冲在前面,创造绩效。

另外,这位领导在最初的四年中,没有请任何人离开,团队相当稳定,但弊端是缺乏活力,没有效率。

他开始听从基层管理人员的建议,请不适任的人离开,更换新鲜血液进来。

仅仅半年时间,他的被动状况大为改观。

我跟随这位领导四年多时间,其中三年是作为车间主任。

从这位领导的有效的管理变革中,我切实学到了老好人如何搞好管理,并应用到我随后多年的管理实践中。

老实人,老好人,性格比较软的人,一旦踏上管理岗位,在同一家公司,就很难再回头走技术路线了。在这种只能进、不能退的背景下,只有改变自己、适应环境了。

管理是实践的艺术,重要的是要始终怀着一颗持续改变的心。

只要不断整合资源并自我调整,一定可以打破“慈不带兵”的陈旧观念。

永远不要给自己设定上限,只要持续改变,一切皆有可能。

分享到:
来源: | 关闭